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期,有用户反映运营商流量服务种类繁多、规则复杂。有些服务不仅有很多附加条件,而且还有隐藏在难以察觉的“角落”的重要限制条件。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就会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信息通信服务已深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着力消除损害用户利益的套路,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福利。运营商通过设计复杂的规则或隐藏信息来欺骗用户,诱导用户增加消费。实质上,它们利用自身相对规则的优势,故意制造数字鸿沟,将商业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的信息权和公平贸易权。鉴于前任针对电信运营商综合资费存在问题,有关部门已多次采取整改措施。今年4月,工信部在电信业务领域开展“知行合一、用得放心”活动,直接解决行业问题、困难和障碍。相关运营商也积极响应,公布了一系列服务承诺,解决公众关切。但优化信息通信服务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定期管理和活动式整治相结合。电信运营商必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换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诚然,在速度提高、费率降低和竞争加剧的环境中,运营商面临着相当大的运营压力。例行公事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影响给公司带来好处,但必须考虑到,从长远来看,这会损害公司的声誉,而且利大于弊。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我国手机用户数将达到17.9亿户,5G手机用户数将达到101.4万户。如此巨大的市场并非没有商机。诚信经营,用户至上,时时进取。坚持实用的产品、诚信优质的服务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长远规划。用户还必须积极参与非常规过程。如果您每天使用通讯套餐,您应该仔细阅读条款和条件并识别消费陷阱。如遇到违法索赔等问题,应充分保存证据,及时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消费者组织等渠道进行投诉。并用法律武器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王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