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镇利用丰富的石墨资源,正在建设全国首个石墨烯产业示范基地。永安市通过创新的“研发飞地+本土制造”模式,吸引了28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形成了4条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集资源开发、精深加工、研发应用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永安石墨烯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2024年产值将达到31亿元,成功实现从资源依赖向创新型转变。从“资源宝地”到“工业沃土”,三明市石墨资源储量丰富,拥有石墨矿储量石油总量突破1亿吨。地方政府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产业由传统采矿业向高附加值深加工转型。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建设了永安石墨及石墨烯产业园、大田落丰产业园、三明鸡口新兴产业园等四大专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加强土地利用和功能互补,形成良好的和谐发展格局。在永安凯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纳新材料)的中控室内,工程师通过监控大屏实时监控每台ESL生产肥料的运行状态,并及时记录重要数据。 “该生产线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控制,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还改善了工作环境彩纳新材料技术部总监王源介绍,这种智能生产模式已在园区广泛推广,成为提升产业效率的重要途径。永安石墨及石墨烯产业园已吸引相关企业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国内高新技术企业9家。 形成以石墨矿高附加值深加工为纵轴,石墨阳极、各向同性石墨、石墨烯应用为横轴的“横三”产业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产值11.98亿元。7年来,浆烯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省产值的70%, 哈它使该行业从零转变为卓越。推动产业链投资、建设项目库成为推动“延伸链、强链、强链”的重要举措。三明市精心绘制产业链和招商地图,建立重点企业和项目库,开展招商、竞逐、资金推介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为例。自2018年起已举办七届,共有116个项目参与。凯纳新材料等10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税收高的优质项目成功申报。形成了“以竞争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玉琪表示,“我们将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平台等优势,吸引优质项目落户。这种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不仅丰富了财富,也改善了园区的产业生态,有力支撑了产业链的完善和现代化、科技创新、 从“跟随技术”到“引领创新”,已成为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三美通过搭建多层次平台,深化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攻关重大问题,打造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使用永琪等平台石墨烯研究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上海金桥碳新材料协同开发中心,形成了“检测、研究、开发、中试、产业化”的服务链。其中,永清石墨烯研究院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组织(CNAS)认证,为企业提供权威、高效、低成本的检测,解决了以往送样时间长、成本高、沟通困难等问题。后备军。企业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福建富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灿新材料”)专注于高端各向同性石墨、碳基复合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伏、航空航天等领域。 “参考“精炼尤其重要,因为石墨坩埚等材料的灰分含量直接影响其性能。”富坦新材料副总经理季斌表示,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公司不断改进精炼设备,将产品碳含量从4九纯度提高到6九纯度,并将业务从模具制造拓展到半导体领域。“研发飞地”模式 扩大创新范围。永安市支持企业在上海、深圳、厦门等地建立研发中心,整合人才和资源,实现“研发现场、制造三明”。比如,我们支持祥丰华、凯纳等企业在上海、厦门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在北京整合创新资源, 上海、深圳、厦门等。我们的招聘和培训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人才包容”等政策“人才创业”、住房补贴、幼儿教育支持等方面,永安吸引了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团队,已输送博士生20余名。建设孵化中心,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形成“竞赛吸引人才→平台孵化→产业转化”的良性循环。新型低成本锂离子电池负极 该材料由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博士生白宇研发。清华大学博士后,给公司带来了显着的效益。永安市切实解决了艺术家的问题,为艺术家提供了160万元的购房补贴、10套住房补贴以及子女教育费优惠。 “这些政策让我们在工作中感到更安全 “永安”白玉说,从“一点推进”到“有组织推进”,面对宏观经济压力和区域经济合作信访后,三明市伊藤图产业已从依托区域资源政策转向依托区域政策。转向注重治理、制度治理、生态建设。深化区域产业合作。三明石墨产业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依托沪明对口合作、山海合作等机制,搭建合作产业创新转移平台,推动“产业研发”落地。 “上海+三明制造”、“上海市场+三明产品”。永安市连续第二年在上海举办石墨烯创业者大赛暨项目成果比对会,与浦东新区共建开发的金克碳材料新产业永安。中心已设立4家公司,金桥(永安)工业园落地5个项目,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构建“自我重复”的产业生态系统。永安市正在推进“四链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实现从业态集聚型向功能集聚型转变。同时,我们帮助龙头企业通过上市、并购、合作等方式增强动力。同时,我们正在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以促进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截至目前,已有12家碳材料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0.86亿元,缓解了融资压力。优化您的营商环境和要素保护。永安市建立包养、轮换服务等体系,快速响应企业需求。土地利用方面,通过“搬鸟笼”盘活闲置土地,优先推进石墨项目。从能源利用角度来看,推广集中供暖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在审批方面,我们正在精简流程,目标是“合同一签就开工,上线就出成果”。 “两年来,永安市委、市政府深入一线推进项目,帮助企业快速解决环保等问题,政府的支持将为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王友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