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目前正值大闸蟹最佳季节,厚实的黄大闸蟹广受消费者青睐。不过,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谣言,称螃蟹是因为荷尔蒙而发胖的。可靠吗?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大闸蟹养殖领域的农业专家和养殖户。江苏省连云港市是华东地区大闸蟹主要产区之一,已有40多年的养殖历史。连云港市灌南县毛蟹养殖面积超过3万亩,预计到2025年产量将达到4000吨,成为当地农产品的一张亮丽名片。针对网络上有关“激素增肥”的谣言,水产科技总监魏川多年从事大闸蟹养殖技术指导的灌南州指导中心澄清,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与养殖实际不符。 “我们通常所说的‘激素’主要是指脊椎动物所利用的黄体酮、雌激素等元素。螃蟹是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动物,其生理结构与人类有很大不同。这些激素不仅不能被螃蟹识别和利用,而且会阻碍正常的蜕皮、生长和发育,导致成活率和生产率下降。“数量正在减少。”魏川从养殖角度进一步指出。从效率上来说,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不值得的,而且激素虽然成本高,但使用难度大,用量必须精确控制,滥用激素会抑制蟹卵、蟹膏的发育,严重影响蟹卵的发育。“大闸蟹的市场价值”,卫川解释道。这主要得益于养殖技术的不断优化和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我们精选遗传性状稳定、体质健壮的亲本,从源头培育出品质有保证的蟹苗。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投喂高蛋白含量的天然饲料,采用‘水草+螃蟹’生态养殖模式,优化水质,增加营养,保证螃蟹的品质、生态和口感。”宋悦介绍,他家养殖大闸蟹300亩,通过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氧气等重要指标。蟹养殖池塘的溶解度、水温和pH值,同时大大提高蟹苗成活率,优化成年大闸蟹的品质。 “我们用冷冻农产品等环保农产品喂养大闸蟹鱼、蜗牛和东北玉米。 “这些不仅安全,还能进一步提升螃蟹的风味和甜度。”宋岳说,蟹池形状由大口改为小口,由环形口改为平底口,将有利于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减轻螃蟹的应激反应,整体增产20%以上。伟娟介绍,不仅是连云港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开发了蟹池形状。成熟的大闸蟹养殖生态系统和标准化技术体系,通过水质管理、科学饲养、水草养护、病害防治等综合措施,可以在不使用激素的情况下提高大闸蟹的品质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