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标题:寒潮影响持续。多个部门积极响应。 11月14日开始的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引发大范围寒潮,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大雪。这给农业、交通、能源、市场供应等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影响。各有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全国首次寒潮:多地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四川北部和东部、重庆、江汉西部、江淮东部、江南大部、华南、贵州等地预计气温下降6~8℃。17日至19日云南东部受强冷空气影响。其中,湖北西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广西东部和中南部、广西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气温下降10~12摄氏度。同时,蒙古、河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部分地区出现5~6级风、阵风7~9级。 “本次寒潮过程是一次典型的全国性秋冬季过渡期寒潮气候过程。寒潮过程中,水汽输送条件不足,全国降水总体强度和范围较小。受影响的气候是:“以凉爽大风天气为主。中央气象台台长陈博宇说。专家表示,严寒天气正在影响能源、市场必需品供应、人体健康,并对农作物造成冻害。高的大风、降雪和低温导致能见度下降、地表结冰和积雪,威胁交通安全并影响当地农业。保暖安全:多措并举,确保冬季迎峰度谷。国家发改委经济调控运行办公室主任陈宏官表示,寒潮正在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预计将增加全国能源需求。截至11月16日,全国日用气量11.8亿立方米,最大用电负荷11.3亿千瓦,均超过上年。然而,在采暖季,它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远低于采暖季的最高水平。目前,全国能源供应充足。综合电厂储存煤炭2.3亿吨,可供35天使用。储气库库存量高,可保障安全e、运行稳定。陈洪万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和有关方面将继续全力做好保供电工作,稳定电力生产供应、履行中长期电力合同,全力保障高峰时段供电,加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重点保障民用供热用电。国家发改委预计,采暖季能源供需将总体平衡,稳定国民生活能源供应和价格,保障群众过暖冬。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彦勤表示,国家将继续推动能源、电网、负荷、存储各环节协同发力,坚决保障大电网和本网安全。电力消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围绕极端寒潮、雨雪冰冻等风险问题,提前了解冬季用电高峰保电难的问题,指导重点地区用“一节一策”政策保障供电。 “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冬季用电高峰期,这段时间煤炭供应基础雄厚、可靠。”张彦勤表示,天然气供需总体稳定,形势稳中向好。今年采暖季,天然气充足供应和用气高峰得到基本保障。 “我们将继续加强电网供电能力和防灾能力,”他说。通过冬季重大工程建设,稳定电力供应,加强电网并网服务,加强电网资源协调,提高电网接入效率。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努力实现生活用电市场敏捷管理。针对寒潮,商务部将优先做好防寒保供工作,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商务部正在实施新举措,强化供给组织,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消费需求。全力完善应急供应预案,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指导各项防控措施有序落实,加强寒潮期间市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粮油肉蛋市场走势。情况:各地商务部门指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生活必需品供应体系,加强产销衔接,丰富产品品种。十一月十六日全国200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上涨1.7%和1.9%,猪肉价格下跌。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保持正常价格稳定,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大型超市粮油肉蛋库存较月初增加10%至20%,将及时释放。农业、畜牧业、蔬菜水果生产:预防、应对和减轻影响寒潮带来的大风、冷雨、雪不仅会影响户外蔬菜水果的种植,还会损坏温室设施,冻坏水果蔬菜。针对寒潮影响,农业农村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中国气象局11月14日联合发布雪冻灾害危险预警,并通知有关部委提前做好应对寒潮的准备。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农业农村部正在根据各省份的气候情况,迅速谋划秋冬季播种进度,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大风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派出工作组和科技组赴重点省份开展调研指导,在湿度充足的情况下开展小麦、油菜的播种、种植和栽培。”交通拥堵:预防应对确保畅通 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对于高速公路,将积极防范应对寒潮影响,会同公安、气象等部门完善“单向多方”协作协调工作机制,加强路网实时监测和异常天气报告。经会商研判,重点检查阴凉路段、长坡、桥梁、隧道、匝道等易受冰雪影响的路段,切实提高高速公路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通行保障能力。海上交通方面,强化风暴期间禁止运输危险品船舶进出港口、起抵港口等措施。加强对港口、锚地等重要水域以及客轮、危化品船、施工船等重要船舶的监测,落实预警措施,加强防范和执法。作为佛港口航道科学组织港口生产作业,重点做好港口防冰、防滑、大型机械防风等工作。加强通航航道河道设施维护和应急通行。抢险救援和海上救援方面,科学部署、动态协调海上救援巡逻力量,加强救援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技能培训,确保应急力量常备有效。健康防护:衣着保暖,减少出行。日本中部气象台预测,17日至18日,中部和东部地区、西北东部、西南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中度流感气候风险。其中,西南北部部分地区、东北地区、中东部地区、华中大部、西南东部地区、中国中南部地区将面临更高的流感气候风险。 “建议广大公众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寒冷大风天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丽娟表示,寒潮将导致气温急剧变化,老年人、儿童和身体状况脆弱的人群应注意预防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王丽娟说,四川中东部、陕西南部等地区正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影响,对旅游出行不利。鼓励有关部门提醒公众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调整出行计划。
(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