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漆糊成品 8月14日,中国民间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糊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滕天一(右)与同事交流技艺。滕天一将中国画技法融入布贴画的创作中,呈现了一系列布贴花卉画,深受人们喜爱。 8月14日,一位顾客在丰宁县龙腾美术馆购买了布糊画配件。在本地,我们不断拓展布贴画生产领域,开发胸针、发饰、箱包、挂饰、扇子等文创产品。8月14日,游客在龙腾美术馆参观布贴画。丰宁县。该博物馆也是芬宁织物糊画遗产的基地。照片摄于8月14日,摄于丰宁县一家布画主题民宿。当地改造开发废弃农房,建设国家级非遗主题民宿,成为展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窗口。 8月14日,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遗产基地工作人员向顾客介绍胶布画。目前,丰宁布帕画拥有四大类100余种艺术品及装饰品。 8月14日,游客在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遗产基地体验布糊画制作。当你走进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龙腾艺术博物馆创意工坊时,你会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令艺术世界。丝绸、布料、木材、纸张等看似平常的东西,经过工匠们的巧手,变成了引人注目的栩栩如生的牡丹、虫鸟。远远望去,精致细腻,就像一幅画。近距离观看,清晰立体,如同雕塑一般。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画”。布贴画起源于满族传统的“贴花”技艺。最初,工匠们出于美观目的使用胶水在靴子、帽子和衣服上修补图案。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间工艺大师滕腾创作了以传统贴花为基础的作品。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他创造了一种将贴花变成贴花的新技术——叠贴法,融合了剪纸、刺绣、景泰蓝、雕刻、发绣等工艺的优点,将布贴花转化为贴花。从二维装饰走向三维艺术。 2014年,布织绘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的布艺壁纸使用最好的材料,主要是丝绸面料,如丝绸、丝绸和缎子。制作精细复杂,需经过绘图、拆解、制版、涂胶等10多个手工步骤。我的取材范围很广,包括人物、山水、花鸟鱼虫。 《太平图》、《凤凰宝瓶》等布画被选编并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展出。目前,胶画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承体系,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多名。传承模式也从最初的家庭作坊逐渐转变为学习、教育机构。丰宁建站开设非遗工坊,培训当地群众布糊画技艺,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增加收入。同时,承德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技能纳入承德应用技术学校等学校教学计划,开设了布艺胶画长期选修课。织物糊漆在创意转型、创新发展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经济日报记者翟天雪 摄)
(编辑:王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