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兼并、收购和重组是企业追求新品质的加速器。
2025年10月19日 06:21 来源:商报记者 彭传旭 马春阳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深化市场重组的意见》(以下简称“六大并购”)。已经一年了。证监会主任吴清日前在国务院报业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六大并购”公布以来,已大规模公告资产重组230起,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并购六大对策”“并购重组”直面企业并购重组领域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简化流程、明确规则、提升服务,持续激发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市场活力,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支持科技创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上市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进军资本市场的动力。以上海股市为例,近一年来上海股市并购重组活动大幅增加。并购、组织重组正在成为上市公司战胜变革、谋求新质的“加速器”。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上交所 有佛首次新增新公布的大型并购及资产重组交易111起,交易金额超过3007亿元,接近2022年初至“六大并购”公告的总和。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辉认为,并购兴起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六大并购”向机构投资者释放红利。提高监管宽容度、优化审核效率,让并购从“政策限制”转向“市场驱动”,打通产业整合渠道,助力实体经济释放新生产力。记者观察到,上市公司的并购路径越来越多样化,包括收购亏损资产、拟上市公司重组、海外并购等。去年我制定的创新计划频频出现。根据上交所数据显示,并购六则实施以来,收购未盈利标的公司交易7起,收购拟IPO公司交易23起,跨境并购交易10起。从这个意义上说,田立辉认为,创新路线可以拓展资本流动渠道,丰富并购模式以满足差异化需求,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这将有利于资本市场从“金融渠道”向“价值创造平台”转变,实现资源更高效配置,促进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新的生产力领域已成为并购的温床。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整合加速,并购率超过30%。例如,大型铸造厂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相继宣布并购计划。同时,“六大并购”实施以来,已有近30起并购以转型上交所为目标,帮助企业从房地产、纺织、传统化工等传统行业向高科技装备、先进半导体制造等领域转型。田立辉表示,新生产力领域成为并购热点,政策引导和产业现代化需求产生共鸣。 “六大并购”明确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发展新生产力。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整合,加速向高端制造转型。在“六大并购”的支持下,除了现金收购、发行股票等传统方式外,还运用了并购方式。可转债、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创新工具显着提高了并购重组交易的灵活性,减轻了企业成本压力,降低了交易风险,促进交易完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沙业洲表示,并购中支付方式的选择与双方的信任、并购的效率以及并购后公司的财务表现有很大关系。传统支付方式对被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中短期流动性要求较高,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事情就是这样。并购重组支付方式多元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资金成本和企业并购风险。公司。中长期来看,相信对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和并购后业绩承诺将产生积极作用,对推动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服务也将产生积极意义。中国公有制企业协会会长宋志平指出,随着新的国家并购重组第九条、第六条的实施,我国已经进入以资本市场为渠道进行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新阶段,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为并购重组主渠道的作用。 “如果不进行兼并重组,就很难形成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所必需的业务规模和竞争优势。”宋志平说。并购重组市场蕴藏广泛发展机会。沙一洲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并购将从“政府资金+企业跟投”等模式创新转向基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的理念创新。服务、创新链、生态链,以及数据资产并购等交易的创新场景。同时,并购重组对企业合规交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确保兼并、收购和重组符合投资者的利益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问题。虽然要防范信息泄露和市场操纵等风险,但也要避免低质量的并购。此外,还需要建立与科技企业并购新的生产力特征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经济麦克风日报记者 彭传旭 马春阳)
(编辑:王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