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每周经济观察】邀请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双创”建设
2025 年 11 月 22 日 06:38 来源:经济日报
“双元”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根本需要,也关系亿万人民的生活福祉。近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明确提出,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参与,扩大‘双创’建设成效”,希望为民间投资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双创”建设注入更多市场活力。让民间资本参与“双创”建设,不仅仅是引进资本,而是一场各方受益的“双向竞赛”。客观来说,资金需求建设“复式住宅”的需求量巨大,仅靠国家投资很难满足。今年,国家拨款8000亿元,支持1459个“双轨”项目。尽管如此,合作仍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同时,民间资本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从目前的投资数据来看,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拖累,民间投资同比保持快速增长,说明民间资本也在寻求新的投资机会。以一些使用期限非常长的特别国债项目为例,如果能够引入民间资本参与管理,不仅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还可以更好地利用市场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此外,一些地区和行业通过公开宣传,取得了“四两投入”的效果。抓好民间资本优质项目,有效引导闲置民间资金继续投资到国家最急需、最能产生长期效益的领域。通过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两级”建设,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民营企业通常具有机制更加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更强、创新意识更强的特点。事实上,民营企业正在研发新能源汽车,活跃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核电、风电、储能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也稳步提升,这也产生了市场活力和创新效率。民营企业通过开展“两级”建设,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将本质理念和前沿技术融入传统基础设施领域,避免“重建轻业”,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保持相关性。引导民间投资投向“两级”建设,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数据来看,目前民间投资主要流向住宿、餐饮、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这些领域与扩大内需、提高基础工业实力直接相关。 “双”建设,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项目,可以打造大数据、物联网、环保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应用场景。民间资本深度介入这些领域确实是促进新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将“双创”建设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产业竞争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双创”建设,也是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双”建设投资、运营相对全面、收入稳定,是民营企业愿意进入的领域。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要战略和项目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支撑,为民营企业大胆、自信地投资提供了“安心”。国家正在加快完善民间资本项目推动机制,推出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大型项目铁路、核电、水利、新基建等重点领域规模项目,积极探索基础设施PPP、REIT模式等创新融资渠道,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加多元、灵活的投向。强调“双”是长期的。当前,民间资本进入“两级”建设,在很多方面都是革命性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民间资本的充分参与将支撑当前经济的稳定增长。我们还将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效应,推动新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共同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作者: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富忠明)